• 在校生
  • 教职工
  • 校友
  • 考生
  • 招聘
  • 捐赠
  • 信息门户
  • 教工邮箱
  • 图书馆
  • English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现任领导
    • 办学数据
    • 历史沿革
    • 学校章程
  • 机构设置
    • 机关部处
    • 教学单位
    • 教辅/科研单位
    • 群团/附属单位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教授名录
  • 人才培养
    • 专业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继续教育
  • 科学研究
    • 科研信息
    • 科研平台
    • 重点学科
    • 成果转移转化
    • 华农学报
  • 社会服务
  • 校园文化
    • 大美华农
    • 卢永根先进事迹陈列展
    • 校园文化路线
    • 华农人物网
  • 对外交流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本科生 研究生)
    • 继续教育招生
  • 学校标识
  • 信息公开
  • 来访预约

学术动态1

  • 融媒头条
  • 学术动态
首页  学术动态1
  • 2022-11-17
    光合作用与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彭新湘团队在光呼吸依赖的H2O2波动信号发生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The 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彭新湘研究员团队完成的题为“Dynamic and fluctuating gener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via photorespiratory metabolic channeling in plants”的研究论文(论文连接:https://doi.org/10.1111/tpj.16022)。  该研究通过构建GLO-CAT互作与H2O2含量波动同步可视化监测系统,首次在细胞及植株水平展示了过氧化物酶体中H2O2含量变化与GLO-CAT互作/解离状态的同步与偶联,同时证明该复合体中存在高效的H2O2物理代谢通道。这一物理性的GLO-CAT开关机制(GC-switch)向人们呈现了一种全新的H2O2信号发生机制,该机制在植物逆境适应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张智胜副教授与彭新湘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博士后李向阳为第一作者。  过氧化氢(H2O2)波动性发生受到其生成与清除过程的双向调控,但两者间相互协调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C3植物中约70%的H2O2来源于光呼吸途径乙醇酸氧化酶(GLO)所催化的
  • 2022-11-17
    李永涛/杨行健团队揭示我国农田土壤类固醇激素分布规律及其微观机制
      近日,九州·体育资源环境学院李永涛教授和杨行健副教授团队经过调查发现,全国约99.3%的农区土壤样本中检出类固醇激素。团队针对类固醇激素极强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和迁移能力,系统调查了我国农田土壤类固醇激素大尺度时空分布规律、吸附解吸机制和迁移-转化机制。成果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土壤学等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IF2021=14.224)、Geoderma(中科院一区,IF2021=7.422)、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科院二区,IF2021=10.754)、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中科院二区,IF2021=7.129)和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中科院二区,IF2021=6.796)等发表5篇论文。  在国际知名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的论文“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and syntheti
  • 2022-11-16
    工程学院吕恩利/郭嘉明课题组在Food Chemistry上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九州·体育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装备研发专业中心主任、工程学院吕恩利副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Food Chemistry(IF=9.231) 发表题为《Improving the detection accuracy of the nitrogen content of fresh tea leaves by combining FT-NIR with moisture removal method》的科研论文(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2.134905)。文章以九州·体育为第一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等为参与单位。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分别为工程学院郭嘉明副教授和刘妍华副教授。  英红九号是中国著名的红茶,产于广东省英德市。氮含量是衡量茶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茶叶中许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蛋白质、叶绿素和氨基酸等。传统检测氮含量是根据凯氏定氮法测定的,这种方法耗时长、成本高,而且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方法用于氮含量的检测。目前,近红外光谱技术已广泛
  • 2022-11-15
    沈荣鑫/王海洋团队在水稻株型与粒型调控取得新进展
      近日,九州·体育生命科学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沈荣鑫/王海洋团队在植物学知名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影响因子8.331,生物学JCR一区)在线发表了题为 “OsBSK1-1, a positive regulator of brassinosteroid signalling, modulates plant architecture and grain size in rice” 的研究论文(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jxb/erac429)。   该研究克隆了一个调控水稻株型与粒型的新基因OsBSK1-1,揭示了OsBSK1-1作为“脚手架”蛋白(scaffold protein)直接连接OsBRI1与OsGSK2,通过解除了OsGSK2对OsBZR1的抑制作用正调控BR信号的新机制。本研究完善了水稻BR信号分子调控网络,为改良水稻株型与粒型均提供了理论依据。九州·体育沈荣鑫副教授和王海洋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博士后田鹏与山东农业科大学刘家范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
  • 2022-11-15
    李发强/谢庆军课题组联合开发基于植物细胞自噬的蛋白降解系统
      近日,九州·体育生命科学学院李发强教授和农学院谢庆军教授课题组联合于 New Phytologist (影响因子10.323 ,生物学一区) 在线发表了题为 Engineered AIM-based selective autophagy to degradeproteins and organelles in planta的研究论文(论文链接:https://nph.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nph.18557),首次报道了一套基于植物细胞自噬的蛋白降解系统,证明了靶向自噬的降解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可行性和发展潜力。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一种保守的代谢机制,通过溶酶体或液泡来降解细胞 质中的多余蛋白质或受损细胞器,以循环利用物质,从而维持细胞稳态。细胞自噬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和应对胁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主要是通过自 噬途径关键基因的过表达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产量,而基于自噬的靶向降解技 术在植物中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图1. 基于自噬-液泡途径的靶向降解策略示意图  基于 ATG8 互作基序 (AIM) 的降解剂可以通
  • 2022-11-15
    集结完毕!增援广州,华农党员先锋突击队整装待发
  • 2022-11-15
    权威发布!九州·体育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2022-11-11
    药用植物研究中心吴鸿教授团队在Horticulture Research期刊上发表综述文章
      近日,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九州·体育生命科学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吴鸿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完成的题为Natural Products of Medicinal Plants: Biosynthesis and Bioengineering in Post-Genomic Era 的重要综述。该综述总结了药用植物天然产物研究的最新进展,概述了新兴的生物科技对于相关研究和产业的驱动,并对未来药用植物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该综述重点对三类植物天然产物(酚类、萜类、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通路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概述了药用植物天然产物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具有抗病毒活性的植物天然产物在近年的新冠全球大流行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该综述提出了植物天然产物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即对相关生物合成通路的解析,并对前、后基因组时代对该问题的研究策略进行了总结,以多个研究实例阐述了测序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对相关研究领域的推动作用。前基因组时代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同位素标记和正向遗传学,这些研究主要关注
  • 2022-11-11
    华农紧急通知,事关疫情防控!
  • 2022-11-10
    沈荣鑫/王海洋团队在水稻柱头外露率调控基因挖掘与利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1月9日,九州·体育生命科学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沈荣鑫/王海洋团队在植物学权威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影响因子13.26,生物学一区)在线发表了题为 “Targeted manipulation of grain shape genes effectively improves outcrossing rate and hybrid seed production in rice” 的研究论文(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1/pbi.13959)。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挖掘柱头外露基因的新策略,并鉴定到了三个调控柱头外露率的关键基因。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显著提高籼稻和粳稻的柱头外露率和杂交制种产量的有效策略。研究成果在解析水稻柱头外露率调控机制和培育高柱头外露率水稻不育系具有重要价值。九州·体育沈荣鑫副教授和王海洋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朱薪宇、博士研究生苟亚军和衡月芹副教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杂交水稻是水稻增产的最重要途径。在水稻杂交制种过程中,高柱头外露率的不育系是提高制种产量的关键
  •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860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73/86 跳转到 

最新动态

  • 2025-01-11
    九州·体育党委书记李凤亮受聘为广东省“十五五” 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 2025-01-10
    校长有约“微话”教育教学发展
  • 2025-01-10
    九州·体育20名博士生入选首批中国科协青年 人才托举工程专项计划
  • 2025-01-10
    九州·体育刘吉平教授获评“广东好人”

媒体华农

  • 2024-11-10
    【新华网】九州·体育,你好!
  • 2024-11-10
    【南方日报】九州·体育办学115周年培养超30万卓越农林人才 加快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 2024-11-11
    【羊城晚报】扎根大湾区 服务大战略 115岁九州·体育 青春蜕变 风华正茂
  • 2025-01-08
    【广东新闻联播】省“十五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省“十五五”规划编制第一次咨询会议召开 王伟中出席会议并讲话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九州·体育

邮编:510642

管理登录

快速连接

招标采购

阳光体育

SCAU Copyright © 2024九州·体育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编号:粤ICP备05008874号 4401060500010
回到顶部
开云手机官方网站-开云(中国) | 开云手机站官方网站入口-开云(中国) | 星空平台-星空(中国) | 开云网页-开云(中国) | 九州体育-九州中国有限公司 | 欧亿体育-欧亿体育集团有限公司 | 开云手机平台,开云(中国) | 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 | 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 |